2022-02-14
平谷大桃变“小”了
您发现了吗,平谷大桃在悄然变“小”。
(资料图)
一个细节能直观反映这种变化:同样一个装桃子的扁纸盒,十年前只能刚刚塞进9个桃,如今装12个还有富余。
变化不止于此。这几年,平谷大桃不但变得更精致,也更甜美,更有桃味儿。夏末秋初,正是桃子大量上市的时候。现在的桃子有什么不一样?请随记者来到平谷——
平谷桃农在采摘大桃。 本报记者 甘南摄
“桃王”十年间甜了6度
不久前,平谷区刘家店镇办了一场“甜桃王”擂台赛。长桌铺着红丝绒桌布,桃子分门别类堆得像小山,十里八村的种桃能手纷纷赶到现场,比拼谁家的桃子最甜。
“我们凌晨四点就起床摘桃了。”辛庄子村的王长绪大姐兴致很高,她拿起一颗黄油蟠桃给记者展示:这只桃重约四两,色泽金黄,果肉结实,“树尖儿上的桃,着光面大,准保甜!”
果品专家在每户送选的桃子中随机选10颗,切开一角,将汁水挤入测糖仪,数值最高的即为“甜桃王”。
“嚯!26.2度!”专家的一声惊呼,引来不少人围观,这颗甜桃正是王长绪的黄油蟠桃。大姐头戴草帽,站在围观的人群里,望向大桃的骄傲眼神像看自家争气的娃娃。“26.2度是什么概念呢?桃子如果能达到13度,就算是比较甜了。”专家解释。
每年夏秋,平谷大桃主产乡镇都会举办擂台赛,已经持续了十六七年。比赛年年办,名字却从“桃王擂台赛”变成了“甜桃王擂台赛”。
一字之差,正是标准之变。
最初,谁家的桃子最大最重,谁就是“桃王”。平谷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2009年前后,平谷大桃半斤以上的占比超65%,最大的“久保”有一斤半,“八月脆”能超二斤。“桃王”沉甸甸挂在枝头,细心的果农还要自制网兜,以免扽断果柄。
那些年,平谷桃越种越大,这是市场决定的。“当时消费者看重卖相。个大、色艳、包装好,是桃子卖好价的三条金标准。”绿农兴云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岳巧云说,就拿大寿桃来说,它水分少,吃起来有些糠,但照样好卖。
近几年,行情变了:消费者更追求桃子的口感,越甜越好卖。半斤多足矣,再大容易吃撑,1斤以上的桃仅在宴会等场合受青睐。
擂台赛也因时而变,不比个头比糖度,最近三年的“甜桃王”均超过26度,比十年前提高了6度左右。
原生态种植还原桃味儿
岳巧云八年前返乡创业,成立合作社为果农卖桃。经她卖出的大桃有好几十个品种,今年又添了个宝贝——丑桃。
“这桃的品相太一般了,长得不匀溜儿,果皮上有疤瘌,靠近果核的地方还有个眼儿。”她回忆自己第一次见到丑桃时的情景:本来不抱希望,可尝了一口,桃味儿特别足!
桃农拿来的这颗桃,在合作社8名员工间传了一圈儿,每人啃一口,个个竖大拇指。没人知道这是什么品种,索性管它叫“丑桃”了。
每种水果都有独特的风味。同样是甜,桃子、苹果、西瓜的甜味却千差万别。“桃味儿不是齁甜,而是淡淡的清甜,是隔着老远就能闻到的香气。”小梁是平谷人,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安家置业,可牵动味蕾的永远是30年前的桃味儿。每年夏秋,他都会请桃农朋友寄几箱“白凤”水蜜桃,这种桃皮薄娇嫩,不耐运输,很难在市面上买到。“白凤”洗净放在茶几上,一米开外就能闻到馥郁果香。
“桃味儿”渐渐受追捧,成为果农在“甜”之外,追求的另一目标。让桃子拥有浓郁、独特的风味,一靠优质品种,二靠养护管理。
松棚村有600亩桃园,村党支部书记张永胜是种桃能手。见记者来访,他从桃园里钻了出来。天气热,汗珠顺着脸颊直往下淌,但他仍然穿着能盖住脚面的长裤子。“我们从来不打除草剂,全靠人工和机械除草。草叶子很快就能长出新茬儿,不穿长裤可不行,会划伤腿。”他解释缘由。
在张永胜看来,要让桃味儿足,最重要的就是不用大水大肥“催”桃。“得控水控肥,增加光照、通风。”他带记者在果实累累的林间穿行,如今,村里的桃园已经把每亩产量从8000斤压缩到了不足6000斤。
一口能吃出两种味道
桃子有酸口、甜口,也有酸甜口。倘若再细分下去,还有九甜一酸、五酸五甜等等。“年轻人流行控糖,尤其是健身达人,连碳水都吃得少,怎么会喜欢很甜的桃呢!”岳巧云说,小孩子偏爱甜的,老年人喜欢糯的,平谷大桃主打的就是多样化、差异化,要满足不同的口味。
现如今,全区共有近300个品种的桃子,广泛种植的也有六七十种。在“农业中关村”建设中,平谷区引进了不少科研机构的新奇特大桃品种,进行试种和品种选育。
日前,记者来到了国桃基地,负责人王建春正往办公室墙上贴奖状——基地的圆毛桃刚刚获得了擂台赛一等奖。他告诉记者,80多亩的国桃基地种了90多个新品种,10到15天就有一种桃子成熟。
“来,尝尝这桃什么味儿。”他递来一颗桃。记者接过咬了一口,浓郁的桃香,可再细品,后味中却带着淡淡的芒果香。
芒果味道的桃子还不止一种。除了记者亲口尝过的“中油蟠9号”,还有早熟油蟠桃“金香妃”、中熟油蟠桃“风味皇后”。
有一种桃带有杏子味道,叫“夏甜”。虽然名里带“甜”,吃上一口,却酸得直流口水。“夏甜”产量低,市场接受度也不高,鲜有种植。基地试种了三年,不巧碰上冰雹和倒春寒,果子产量更低了,还没机会上市。王建春盘算着,等明年“夏甜”结了果,可以去妇产医院周边开拓一下销路。
眼下,平谷大桃的经典品种“绿化9号”熟了,桃农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。国桃基地的工人们铆足了劲头,采摘、分选、装盒。老王严把质量关,有疤瘌的、有锈斑的一律都不能发礼盒。“攒下好口碑,生意才能做得长。”他说。
记者手记
抓住消费者的口味
以“大”闻名的平谷桃变“小”了,这是种植户和消费者双向互动的结果。
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消费者不再一味青睐个头大的水果,而更加看重口感、风味和健康。这是理念之变,也是生活方式之变。
平谷的桃农应时而变,抓住消费新趋势,让朴实的大桃变得更加精致。近几年,平谷大力建设“种业中关村”和“博士农场”,更为大桃注入了科技含量。
标签:
- 精心推荐
X 关闭
X 关闭